环球快看点丨70年代,我国自行车工业的发展和布局概况
2023-06-30 21:07:20    观察网


(资料图片)

自行车是我国城乡居民曾经最常用的个人交通工具。但是,自解放以来由于国家工业基础差、底子薄,很长一段时间里自行车工业的发展并不快。一方面价格昂贵,一辆自行车100元以上,同期工人二级工月工资也不超过40元。另一方面产量有限,据上海地方志介绍,在上海1961年开始使销售实行凭券供应(就是供不应求):购车券分发到各单位,按职工人数比例分配。购车券分花色车、普通车两种。1985年起,外省市产自行车免券销售(我国各地已经大量开始生产自行车)。1988年下半年,普通车券回笼率下降(供不应求的现象已经缓解)。1992年3月全部免券销售,敞开供应。这个地方志的介绍,以上海自行车工业发展过程完整的说明了国家自行车行业的基本情况。

这个本不是什么大是大非的问题,为何要在论坛里喋喋不休的反复出现呢?因为有些人总是喜欢用“70年代已经是三转一响时代啦”、“看看70年代北京、上海的自行车海洋吧”,以此说明过去生活是非常富足的。这实在是片面的、目光短浅的。

“70年代三转一响”是普遍的吗?甚至可以说在城镇就是普遍的吗?不是。“三转一响”这个说法已经是70年代中期到末期的说法了。这是城镇新婚家庭和富裕家庭的追求。还有更荒唐的将80年代才会出现的电视机、电风扇等也搬到70年代来说事了,说这是当年的四大件。

“70年代北京、上海是自行车的海洋”吗?是的。但是中国只有北京、上海算是老大、老二城市。老三是谁都不确定。它们提前了10年进入了“现代化社会”,不是很正常吗?当然,现在它们的房价也比其它城市高高在上也是不奇怪的。

70年代“三转一响”;80年代收录机、电视机、电风扇、胶卷照相机;90年代电话、空调、计算机;00年代家用小汽车、数码照相机、商品房。。。如果我要说这才是城镇发展大家普遍能够感到的亲身体会,多数人不会反对吧?下表是我国自行车年产量数据,到1981年止。到了80年代中后期,年自行车产量已经是3000-4000万辆了。

关键词:

下一篇: 要闻速递:舒适好开,星越L—家用通勤好伴侣
上一篇: 最后一页